一、日常检查与监测要点
附着支座与结构连接
每升(降)前检查附墙支座、提升吊点与建筑结构连接处,确保无开裂或松动,混凝土强度需达标;
冬季施工时,加强附着吊点处混凝土强度监测,必要时增设顶撑或增大垫片分散荷载。
动力系统与防坠装置
定期润滑导轨、检查电动葫芦链条或钢丝绳状态,锈蚀或断丝超标的钢丝绳需立即更换(破断力折减系数按0.4-0.8计算);
测试机械式防坠档杆与电子监测系统的联动响应时间,确保触发后0.1秒内锁定架体。
架体变形与接口稳定性
每次使用前后晃动架体检测接口螺丝松紧,铁质构件变形超过允许范围(如立杆偏移>20mm)需停用更换;
检查导轨对齐度及龙骨板对接平整度,任意两点高差应≤20mm。
二、维护操作规范
防护设施管理
清理爬架网内杂物,焊接作业时覆盖防火布防止火花灼伤防护网6;
破损的钢板冲孔网或翻板需48小时内修复,确保全封闭防护无缺口。
停层与转换装置处理
停层时螺杆外露长度需≥10mm,支撑杆应与支座完全贴合受力;
转换构件(如挑梁式转换件)安装后需预支顶,避免受力不均导致结构开裂。
荷载控制与存储
架体禁止堆放钢筋、铝模配件等重物,施工荷载需≤设计值的80%;
非使用期拆卸的钢构件应干燥存放,防止锈蚀或变形。
三、技术升级与培训要求
智能化监测系统应用
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架体位移、荷载及倾斜度,异常数据自动报警;
采用数字化控制平台,支持30台设备同步监控,提升故障响应速度。
人员操作规范培训
强制要求作业人员持证上岗,每季度开展防倾覆、防坠落应急演练;
建立设备维护台账,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及处理措施,责任到人。
四、验收与整改流程
阶段
|
标准与措施
|
安装验收
|
附墙支座间距≤6米,导轨垂直度偏差<1/1000,智能控制系统需通过空载/负载双测试38
|
周期性复检
|
每月全面排查一次,重点检测转换构件、斜拉杆及防护网完整性,整改率需达100%57
|
突发整改
|
遭遇强风或地震后,立即停用并评估架体损伤,修复后需第三方检测合格方可复工67
|
通过系统性维护与技术进步,建筑爬架事故率可降低至传统脚手架的1/10以下。
点击次数:11次 发布时间:2025/5/7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(文字信息+图片素材)来源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整理或转载,仅用于学习参考,如有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,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处理。联系邮箱:1657897343@qq.com